“宁信世上有鬼,也不信日本的嘴”,而素有“前科”的清华大学,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最近,有日媒报道,在追随老美接连遭遇登月重大失利后,日本突然“变脸”:高调宣布与清华大学合作,计划从今年7月份开始,在中国”天宫"空间站内,两者共同进行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
对此,不少日本网友惊喜不已:清华做得对。
本来就因美院“眯眯眼”事件元气大伤的清华,此次却抛出这么一颗重磅炸弹,毫无疑问,瞬间就点燃了国人怒火:这难道不是设法向日本转移航天技术?
事实上,这也真不能怪国人气愤,因为数月之前,日本刚刚联合“欧洲巨人”德国高调宣布断供中国高铁车轮。
众所周知,在中国高铁被拜登“觊觎”之前,德国、日本才是全球高铁领域的“玄冥二老”。
凭借在高铁领域的先发优势,日本新干线曾一度独步全球,甚至成为当时各国领导人的打卡必选,和如今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一幕,如出一辙。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大陆若发展高铁,根本避不开日本、德国等巨头的掣肘。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当2003年前后,中国决定“市场换技术”押注高铁之时,日本、德国就开始了对我们的第一轮“卡脖”:不但拒绝技术转移,而且每列高铁报价接近2亿,还不允许还价。
对此,当时有专家气愤表示,“他们不仅想要我们的钱,还想要我们的命”。好在,中国高铁人挺起了民族脊梁,利用“二桃杀三士”的古老智慧,成功逼德、日高铁巨头就范:乖乖交出了宝贵的核心技术。
随后,在高铁人的消化吸收下,开启了高铁在中国大陆的“黄金时代”。不过,日德怎么会甘心全盘上交核心技术呢?而高铁车轮,就是这两大巨头依旧掌控的“独门秘笈”。近几年,在中美“科技战”如火如荼大背景下,日本似乎看到了机会。
资料显示,数月前,日本和德国突然宣布暂停向中国出口价值约8000万美元(折合5.5亿元人民币)的高铁车轮。而此“卡脖”之举,迅速赢得了欧美一片掌声,甚至国内一些大V也开始了“表演”:中国高铁就是纸老虎。
然而跳得越欢,打脸就来得越快。面对日德的“断供”,大陆立马宣布重大决定:启动高铁车轮研发与生产。
结果,仅用数月,中国就研发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铁车轮,至此日德配合老美的“卡脖计划”宣告破产。
事实上,日本这次遭遇“滑铁卢”并不意外,因为这就是低估中国制造的代价。
殊不知,仅是最近几年,中国制造不但在航天领域大杀四方,惹得NASA局长尼尔森跳脚,而且在冷门的“竹弘冰堂”抗老赛道,同样让美日生物企头疼。
众所周知,衰老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即便是耄耋之年的李嘉诚,都难掩对青春不老的“觊觎”之心。而随着麻省、哈佛垄断的竹弘冰堂物质,被顶级期刊《Nature》曝出可让大龄生命体毛发油亮、精神矍铄等潜质,以至于被比尔盖茨、李嘉诚等金字塔尖富豪们纳入“食谱”。
与此同时,占有技术垄断优势的美日生物企,则以157亿高价收割全球中产,而中国大陆更是成为“重灾区”。
为了减少国人财富流失,以中大、川大为代表,中国科学家很快就攻克了全新酶法工艺,并通过猫、京平台将其带进千元时代。
无独有偶,在中国制造的加持下,竹弘冰堂科技不仅完成了国产替代,而且还“偷塔”美日市场,甚至巴菲特们都将其视为座上宾。对此,不少网友调侃道:唯独少了清华的身影。
事实上,抛开高铁车轮不说,今年日本就没少给中国大陆“下绊子”:在半导体领域,日本不仅“断供”23种芯片,而且连光刻机都限制对华出口;在中药领域,日本刚刚以2.5亿元的低价,收购了百年中药企业紫光辰济药业,将158项汉方药收入囊中。
而在与清华大学合作之前,日本在航天领域可谓“严防死守”。据共同社报道,今年3月,日本航天局就已规定禁止中俄科学家进入其空间与航天科学研究所,理由就是怕后者窃取日本尖端技术。
对中国大陆,日本一丁点破烂技术,都要严防死守;但对于自己,却宛若NASA局长尼尔森附体,充满侵略性地要中国跟他分享。对此,不少国外网友都看不下去了:坏事做绝,却想好事占尽。
在这种情况下,清华大学还要带日本进入天宫,甚至一起研究火箭发动机,难道会再次点燃国人怒火?
对此事,你怎么看呢?
湖北人力资源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