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落地“稳增长” 线上办展“链全球”

海外充值平台

  双创潮涌势如虹,千帆竞发逐浪高。一场“国字号”盛会,再度将广州推至全球科学家、企业主和投资者面前。

  由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九三学社中央、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创交会”)今日启动。

  连续八年举办,这场重量级双创盛会已成为广州持续向全球释放“湾有引力”的重要窗口。自2015年举办以来,创交会共展出创新创业成果1.6万余项,成果交易平台累计发布项目超过2.3万项,转化落地项目金额超600亿元。

  九月“流金”,广州双创火力全开!2022创交会以“科创新彩智赢未来”为主题,线上设置20余个展区,入驻参展单位超2700家,展示项目近9000项,同步举办线下路演、论坛等活动100余场,年度促成转化落地金额目标不少于120亿元。

  作为“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广州要发挥稳经济促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2022创交会高踞云端平台、广纳全球英才、精选前沿项目,助力广州在“科创中国”建设和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扛起担当、勇挑大梁,作出更大贡献。

  云端“升维”

  搭建对接大平台

  作为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广州早已将创新融进血脉、刻入骨髓。近年来,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念历久弥新,推动科研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风雨无阻、蹄疾步稳。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发展大局,2022创交会首次采用以线上办展为主的方式举行。

  ——在这里,成果展览展示“不打烊”。在“元宇宙”风口下,新型技术手段助力2022创交会打造出高质高效的数字化展览展示平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参会体验。线上展厅主要采用直播、3D立体展位、2D图文展位等形式,可为展商个性化定制展台展位。

  改变的是传统展示空间,不变的是精彩展示内容。例如,创交会将提供自主3D建模展示的入口,展商通过3D建模,依然可以建设逼真的创交会线上3D虚拟展位(区)。这不仅打破了参会的时空地域限制,还将成为本届创交会的亮点之一。

  ——在这里,科技供需对接“不落幕”。今年的创交会,将推出升级优化后的“科创中国”广州站·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线上平台。

  2022创交会还将广泛邀请海内外企业厂商、国家实验室、院士团队、“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主体线上参与。围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最终推动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精准匹配。

  ——在这里,精准在线服务“不停歇”。2022创交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设置智能客服,并通过智能引擎满足整体创交会业务的知识搜索、推送服务,快速响应展商、观众需求,进一步延伸线上展会的服务功能。

  据统计,2022创交会将集中开展20场线上专项活动,包括开辟线上会客厅供演讲嘉宾、参会观众在线交流,并提供实时直播、提前录播等不同在线演播方式。这些线上活动不仅不会削弱展示效果,还将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和成果转化服务效率。

  从线下场地到线上云端,广州克服内外部困难挑战。这场盛会的意义已不仅在于科技成果转化本身,更关乎创新驱动发展所传递出的积极信号和热切期待——那是广州赋能市场主体的信心、汇聚发展要素的信心、担当创新枢纽的雄心。

  跨界“聚变”

  打造科创生态圈

  在本届创交会上,一场重磅签约将带来浇灌科创生态的“金融活水”。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将与广东重大战略投资平台——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约合作,推动成立创交会成果转化投融资基金。

  同时,双方将探索搭建“国际学术会议之都”等高端国际科技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学会学术联合体、创新联合体等。

  从搭建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到引进并留住国际人才;从支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到促进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在2022创交会上,不同主体机构打通壁垒、携手合作,推动广州“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创新链不断延伸拓展。

  要素“跨界”,发展“聚变”。参加过两届创交会的广东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健齿”)对此深有体会。

  “中科健齿首创把3D打印相关技术融入癌症修复、创伤救治和整容整形等诸多领域,开发个性化精准医疗修复材料。”该公司3D打印事业部总监张春雨介绍,中科健齿曾作为受邀单位之一,参加了广州市科协组织的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

  目前,中科健齿拥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等科学家参与加持的研发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之前,院士与企业之间以项目为纽带。在此平台,两者实现了长期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院士的研发成果在企业生产中得到转化,有力保护了知识产权。”张春雨说。

  接下来,广州市科协将以2022创交会举办为契机,根据实际需求推进建立联合体工作站、工程实验室。以此为载体,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相关企业,进行重大科研创新项目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

  这是2022创交会围绕提升交易功能,拓宽技术转化市场网络渠道的缩影。着眼宏观,“跨界”的科技生态有机融合;聚焦微观,2022创交会则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跨界协同、共同发力。由此,本届创交会将实现相关核心指标较去年的显著提升——

  线上参展项目由5000项增加到近9000项,增长约80%,其中国际化项目(含港澳台)由300项增加到900项,增长2倍;线上参展单位由1500家增加到2700家,增长80%;同期举办各类活动由20场增加到100场,增长4倍;年度促成成果转化落地金额目标由不少于90亿元增加到不少于120亿元,增长约30%。

  格局“再造”

  面向世界铸枢纽

  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广东提出,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当前,广州正全力开展“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建设。枢纽释放承载力,建立健全“展会交易+平台服务+基地建设+人才汇聚+成果转化+生态优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自是题中之义。

  实现创新发展,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两翼”。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20周年,本届创交会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首次设立了科普产品与技术展区,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及科普产业发展。

  届时,近200家企业携700余项产品参展,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数字信息技术、电子设备、环保等行业领域的科普产品与技术。科技企业现身说法,为大众解码最新科技应用场景,让更多科技创新创造的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早已成为这场国家级盛会的“规定动作”。结合广州实际、全国格局、世界视野,创交会还有更多“自选操作”。

  2022创交会通过积极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设立线上平台南沙展区,为广州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导入更多科创资源。

  为推动“科创中国”建设再上新台阶,广州近年来充分发挥了广州开发区、南沙区两个离岸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并建立与港澳科技协同创新常态化联络机制。2022创交会将进一步擦亮南沙“显示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联盟、全国学会等与南沙签约。

  与此同时,2022创交会将引入更多国际要素。国际参展方面,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以色列、土耳其、韩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个项目入驻。

  参会人员方面,不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张偲、罗锡文,还将有以色列“创新之父”Yossi Vardi(尤西·瓦尔迪)、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Ronald Hall(罗纳德·霍尔)等重量级嘉宾出席。

  论坛活动方面,2022创交会计划举办“欧中科技峰会——可持续湾区经济与海洋科技”“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南沙、黄埔)圆桌论坛”等多场论坛。

  高朋满座友如云,创新创业正当时。

  征程铺就,整装待发,2022创交会诚邀天下精英扬帆起航,历经霞光漫道,共赴科创星辰大海!

  撰文:李鹏程钟晓宇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